餘秋雨 - 簡介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1968年8月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當時正逢“文革”期間,被迫赴農場勞動。學校複課後又參加過教材編寫,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
1983年之後,餘秋雨由於出版了一係列學術著作如《戲劇思想史》、《中國戲劇史》、《觀眾心理學》、《藝術創造論》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後獲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當時獲此稱號的全國僅十五名。1986年開始被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委谘詢策劃顧問,並被選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寫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辭職後更以親身曆險考察國內外各大文明為人生主業。所寫的《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歎》、《行者無疆》等,開啟一代文風,長期位踞全球華文書暢銷排行榜前列。
由於餘秋雨1999年之後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曆史考察,成為目前(2009年)世界上唯一貼地穿越數萬公裏危險地區的人文學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報告恐怖主義控製區域實際狀況的學者。餘秋雨相繼被聯合國選為研討《2004年人類發展報告》和參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會”的唯一中國文化學者。
餘秋雨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總標題下,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馬裏蘭大學、紐約亨特學院和華盛頓美國國會圖書館發表演講,場場爆滿,引起很大的社會轟動。2005年春季在台灣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講,每場都擁擠了數千名聽眾,被台灣媒體稱之為“難以想象的餘秋雨旋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編的《傾聽秋雨》一書,記錄了這一盛況。

2006年,據媒體報道,餘秋雨版稅收入至少1,400萬人民幣,為中國作家之首。
餘秋雨 - 婚姻家庭
妻子
著名黃梅戲演員馬蘭,是作家餘秋雨的妻子。自從和餘秋雨在1992年結婚之後,這位曾經是中國黃梅戲頭塊招牌的名角,就漸漸淡出了舞台。
馬蘭婚後的社會角色發生了突變。這絲毫不改變餘秋雨對她的評價:“馬蘭不僅僅是有外貌美,在古典概念中,讀書的權利全部交給男子這一方,現在情況發生變化了。她不僅僅隻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僅僅看重她的貌。”
前妻及女兒
李紅,上海人,生於1952年。父親是英語老師,母親是醫生。1979年李紅與相戀了5年的餘秋雨結婚。1984年,李紅為餘秋雨生下一女兒。1992年7月,李紅和餘秋雨風雨同舟13年的婚姻瓦解,帶著8歲的女兒闖深圳,最終分離。
餘秋雨 - 藝術造詣
餘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亦備受學術界重視和尊崇。餘秋雨的語言通俗,散文小說化。他有意識地將他的散文與小說以最好的形式結合起來,追求一種小說化的藝術效果。有利於不同層次不同趣味的人讀懂、接受、喜歡。其散文小說化藝術形態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麵:其一完整生動的故事情節。餘秋雨的散文注重故事情節的構建。其二是曆史現場還原似的虛擬,豐富的藝術想象。餘秋雨並不局限於傳統的散文創作規範,而采用了虛擬性的小說手法,發揮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曆史材料,給予生動形象的藝術再現。
就以其《文化苦旅》為例,當中一篇《沙原隱泉》,僅兩千五百字,純粹寫景和抒情的散文,卻寫得如詩如畫。此文主要內容是作者在敦湟縣內沙漠地上,獨自一人爬人沙山,然後又下山欣賞一灣清泉的過程和所見所感。文中,餘秋雨是如此描繪沙山之美:“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分割,金黃和黛赭都純淨得毫無斑駁,像用一麵巨大的篩子篩過了。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蕩,那是極其款曼平適的波,不含一絲漣紋……”在美學家和作家的筆下,“光”、“影”、“線條”不再是一些隻純是理論沒有生命的字詞,而是能感應作者內心深處的字眼。
餘秋雨 - 語錄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對國家社會非常重要。但是這些年來,由於偽精英的架勢實在是太讓人惡心了,結果連真的精英的名聲也敗壞了。真精英總是著眼於責任,偽精英總是忙著裝扮;真精英總是努力地與民眾溝通,偽精英總是努力地與民眾劃分,這就是最根本的區別。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總是會對自己不懂的文化話語心存敬畏,正是這種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機文人利用了。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這二十幾年裏邊,偽精英文化的發展好像有那麽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可以稱為假洋鬼子階段,第二階段是所謂拒絕世俗的階段,第三階段是所謂咬文嚼字的階段。
3)在文化上,無效必然導致無聊,無聊又必然引來無恥。但是,即使到了這種“三無”的低穀,也不必過於沮喪。因為隻有低穀,才能構成對新高峰的向往。
4)當今天下百業,文化最大。當今天下百行,文化屆最小。那麽,豈能再讓一個日漸幹涸的小池塘,擔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餘秋雨 - 學術風波
餘秋雨作品《餘秋雨人生哲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於該書部分文章直指“以學術問題為借口”批判他的一些“小人”而再引風波。此前批評過餘秋雨的學者金文明、肖夏林等人紛紛認為,盡管餘秋雨在文中沒有直接指名道姓,但聯係實際,他所指的“小人”路人皆知,並由此猜測餘秋雨出書的意圖,即再次向批評他的人猛烈開炮,以泄私憤。
餘秋雨:新作抨擊“整人者”
《餘秋雨人生哲言》全書共16個章節,大約20萬字,圍繞“人生”這個關鍵詞,從不同角度展現餘秋雨對人生的體會和感悟。據稱,該書從策劃到出版曆時兩年,收錄在其中的文章多數是從餘秋雨此前出版的散文作品中挑選出的精華。為了使該書的內容更加完整,餘秋雨在每一個章節之前,重新為切合這個主題寫了一篇文章,有的長如一篇隨筆,有的隻是很短的箴言,這部分約占全書內容的四分之一。在書中,餘秋雨一改此前麵對某些社會積習沉默不語的態度,而是給予無情的抨擊。對所指的所謂“揭發、告密、謠言、批判”他的整人者,盡管沒有直接指名道姓地提及,但有讀者認為,隻要仔細分析都知道他所指為何人。
金文明:餘秋雨罵的人就是我
聞聽餘秋雨的新書罵批他的人為“小人”後,曾以一本《石破天驚逗秋雨》(改名新版:《月暗吳天秋雨冷》)而廣為人知的學者金文明,在新書上市的首日就買回了一本仔細閱讀。金文明表示,毫無疑問,他知道書中所說的“小人”是指包括他在內的、曾批評過餘秋雨的人,“還有古遠清、肖夏林等人。”金文明認為,餘秋雨在罵別人是“小人”之前,應該正眼審視一下自己的作為。
餘秋雨 - 爭議事件
被指向災區虛擬捐款
2009年6月10日,餘秋雨委托九久讀書人公司在其博客中發表聲明:稱20萬捐款將用於都江堰三所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對此,《北京文學》編輯蕭夏林表示,餘秋雨出示不了相關部門的收據,以及所捐單位名稱等,意味著假捐款。另據媒體報道,四川省民政局、慈善總會等3所捐款機構均無餘秋雨的捐款記錄。⠀
被疑涉國資流失
2009年10月28日,據央視《環球財經連線》報道: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獲得通過。其十大股東名單中出現餘秋雨的名字,引起市場關注。按中小板股票平均發行市盈率48倍計算,餘秋雨的身家可能過億。
經濟專家觀點
2009年10月28日,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對此發表看法稱,徐家匯商城持股事件涉嫌國有資產的流失,上市首日,餘秋雨的身價將過億。2001年徐家匯計劃解散職工持股權將24.5%股權轉讓出去,餘秋雨獲得部分股權。
葉檀表示,餘秋雨恐怕為徐家匯商城這八年什麽也沒做。餘秋雨其實可以利用他的文化招牌來給徐家匯商城獲得一些軟實力,比如說他可以通過評估,就是餘秋雨的這個文化招牌到底給徐家匯商城增值了多少。在這八年裏頭,其實餘秋雨隻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坐在家裏等著增資擴股,最終等到這個公司上市。
餘秋雨 - 主要作品
散文集
《文化苦旅》 1992年(台灣),1995年(大陸)
《山居筆記》 1995年
《霜冷長河》 1999年
《千年一歎》 2000年
《行者無疆》 2001年
《借我一生》⠲004年
戲劇專業著作
⠣戲劇理論史稿》198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要選材是東西方十多個國家的戲劇曆史,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述世界各國自古代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理論著作
《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藝術創造工程》198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要是作者的課堂講稿。
《餘秋雨學術專著係列》200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包括《戲劇思想史》、《觀眾心理學》、《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四本,分別是以上四部學術著作的修訂改寫。
其他編選文集
⠣餘秋雨台灣演講》 1998年
《藏著的中國》餘秋雨主編 200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根據大型電視文化專題片《中國博物館――源自100個博物館的往事》解說詞整理,主要選取介紹了中國100家博物館,
《笛聲何處》 2004年,蘇州古吳軒出版社,185頁,責任編輯施曙華。主要選取戲劇專業著作和相關演講,介紹昆劇。
《傾聽秋雨》 2005年,天下文化出版,286頁。記錄餘秋雨2005年2月台灣演講情況,摘選講稿及各界評論。
餘秋雨 - 榮譽
1983年 《戲劇理論史稿》,獲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1985年 《戲劇審美心理學》,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獎。
《借我一生》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年度“全亞十大最重要的華語書籍”之一。
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編輯部等單位選為“中國十大藝術精英”和“中國文化傳播座標人物”。
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
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後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台灣聯合報讀書最佳書獎、上海市出版一等獎等。
藝術理論著作――《戲劇理論史稿》,在出版後次年即獲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獲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因《行者無疆》獲得2002年度台灣白金作家獎。
餘秋雨 - 個人財富
2011年2月15日,徐家匯發布了招股意向書,值得關注的是知名學者餘秋雨以518.64萬股的持股數量位列第十大股東,據推算,其持有股份的市值在上市後或超過億元。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